『宗門葛藤集』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
NAMs出版プロジェクト: 『宗門葛藤集』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
http://nam-students.blogspot.jp/2017/03/blog-post_76.html
宗門葛藤集とは - 古典文学作品名 Weblio辞書
http://www.weblio.jp/content/宗門葛藤集
宗門葛藤集
読み方:シュウモンカットウシュウ(shuumonkattoushuu)
分野 漢詩文集
年代 江戸前期
作者 不鉄桂文
宗門葛藤集
読み方:シュウモンカットウシュウ(shuumonkattoushuu)
分野 仏教書(臨済宗)
年代 江戸中期
作者 作者未詳
2 第二則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&C0-B168;嶺。祖見明至、即擲衣鉢於石上云、此衣表信、可力爭耶、任君將去。明遂擧之、如山不動。踟&C3-5B3B;悚慄。明云、我來求法、非爲衣也。願行者開示。祖云、不思善不思惡、正與麼時、那箇是明上座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。…
因明 - Wikipedia
https://ja.wikipedia.org/wiki/因明禅の系譜:
釈迦牟尼仏 B.C.463(or593)~
┃
(27代略)
┃
菩提達磨 ?~528年
┃
慧可大祖 487~593年
┃
僧璨(そうさん、生年不詳(推定500年~505年頃))禅宗の第三祖
┃
(2代略)
┃
慧能大観 638~713年 六祖
┏━━┳┻━━━┓
青原行思 永嘉玄覚 南獄懐譲
┃ ┃
石頭希遷 馬祖道一 709~788年
┃ ┏━━┻━━━━━┓
(以下略) ┃ 南泉普願 748~834年
百丈懐運 ┃
┣━━━━┓ 趙州従諗
黄檗希運 潙山霊祐771~853年
┃ ┣━━━━━━━━┓
臨済義玄 香厳智閑 徳山宣鑑780~865年
?~867年 ?~898年 ┃
┃ 雪峯
(12、3代略) ┃
┃ 玄沙835~908年
廓庵禅師 12c?
(曹洞宗) (臨済宗)
影山純夫『禅画を読む』126頁他参照
徳山宣鑑 - Wikipedia
http://iriz.hanazono.ac.jp/frame/data_f00d5_006.html
解題
安政5(1822)年の刊本、明治23(1890)年の刊本、梶谷宗忍訳注『宗門葛藤集』(相國寺僧堂・法蔵館、1982年)を比較した校合テキスト
2002/11/01
この電子テキストは、安政5年本、明治23年本と梶谷宗忍訳注『宗門葛藤集』 (相國寺僧堂と法蔵館、同時発行、1982年)を比較した上で再編されたものです。三つの文献に異同が見られる場合、それを<VAR>… </VAR>というタグで表示して、両方の表現を検索可能な状態に残しておきました。
The present electronic version is a compilation of the three books of 1822, 1890 and 1982 (Kajitani Soonin. Shuumon kattooshuu. Hoozookan). It indicates vari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versions between the tags "VAR" and "/VAR", making the search of different expressions possible.
N.B.: Each line is constituted of three fields separated by tabs:
1. Case number in Arabian numerals;
2. Case number in Chinese numerals;
3. Original text in Chinese.
We used IRIZ KanjiBase placeholders (=CEF codes) delimited by & and ; (for example &C3-2122;, thus valid SGML entity references) for characters that are not found in the JIS character code.
1 第一則 二祖慧可、問達磨大師云、某心未安、乞師安心。師云、將心來與汝安。祖云、覓心不可得。師云、與汝安心竟。
2 第二則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&C0-B168;嶺。祖見明至、即擲衣鉢於石上云、此衣表信、可力爭耶、任君將去。明遂擧之、如山不動。踟&C3-5B3B;悚慄。明云、我來求法、非爲衣也。願行者開示。祖云、不思善不思惡、正與麼時、那箇是明上座父母未生以前本來面目。明當下大悟、遍體汗流。泣涙作禮問云、上來密語密意外、還更有意旨否。祖曰、我今爲汝説者、即非密也。汝若返照自己面目、密却在汝邊。明云、某甲雖在黄梅隨衆、實未省自己面目。今蒙指授入處、如人飮水冷暖自知。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。祖云、汝若如是、則吾與汝同師黄梅、善自護持。
3 第三則 東山演禪師示衆曰、釋迦彌勒、猶是渠奴、且道、渠是阿誰。
4 第四則 雲門因僧問、不起一念時、却有過也無。門云、須彌山。
5 第五則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、問馬祖云、如何是佛。祖云、即心即佛。後有僧又問、如何是佛。祖云、非心非佛。
6 第六則 嚴陽尊者問趙州、一物不將來時如何。州云、放下著。者云、已是一物不將來、放下這什麼。州云、恁麼則擔取去。者於言下大悟。
7 第七則 兜率悦和尚、設三關問學者、撥草參玄、只圖見性、即今上人性在甚處。識得自性、方脱生死、眼光落地時、作麼生脱。脱得生死、便知去處、四大分離、向甚麼處去。
8 第八則 福州靈雲志勒禪師、因見挑花悟道。有頌云、三十年來尋劍客、幾囘葉落又抽枝。自從一見桃花後、直至如今更不疑。後擧似&C0-D9EC;山。山曰、從縁入者、永不退失、汝善護持。玄沙聞云、諦當甚諦當、敢保老兄猶未徹在。雲門云、説甚徹不徹、更參三十年。後來大川濟和尚上堂、僧出擧前頌問、大川答云、作賊人心虚。
9 第九則 趙州因僧問、如何是祖師西來意。州云、庭前柏樹子。僧云、和尚莫將境示人。州云、我不將境示人。僧云、如何是祖師西來意。州云、庭前柏樹子。後來法眼問覺鐵觜覺鐵&C0-DB49; 云、承聞趙州有柏樹子話是否。觜&C0-DB49;云、先師無此話、莫謗先師。眼云、眞獅子兒能獅子吼。
10 第一〇則 黄龍禪師、問隆慶閑禪師云、人人有箇生縁處、如何是汝生縁處。對曰、早晨喫白粥、至今又覺飢。又問、我手何似佛手。對曰、月下弄琵琶。又問、我脚何似驢脚。對云、鷺&C0-F5AC;立雪非同色。師毎以此三語問學者、莫能契其旨。天下叢林、目爲三關。纔有酬者、師無可否、斂目危坐。人莫涯其意。延之又問其故。師云、已過關者、掉臂徑去、安知有關吏。從吏問可否、此未透關者也。
11 第一一則 瑞巖彦和尚、毎日自喚主人公、復自應諾。乃云、惺惺著、&C0-D86F;。他時異日、莫受人瞞、&C0-D86F;&C0-D86F;。
12 第一二則 臺山路上、有一婆子、凡有僧問、臺山路向甚麼處去、婆云、驀直去。僧纔行三五歩。婆云、好箇師僧、又與麼去。後有僧擧似趙州。州云、待我去爲爾勘過這婆子。明日便去亦如是問、婆亦如是答。州歸謂衆云、臺山婆子、被我勘破了也。
13 第一三則 崔郎中問趙州、從上諸聖、還墮地獄也無。州云、驀上落。中云、已是大善知識、爲甚還落地獄。州云、我若不墮、爭得救郎中。
14 第一四則 長生問靈雲、混沌未分時如何。雲云、露柱懷胎。生云、分後如何。雲云、如片雲點大清。生云、未審大清還受點也無。雲不答。生云、恁麼則含生不來也。雲亦不答。生云、直得純清絶點時如何。雲云、猶是眞常流注。生云、如何是眞常流注。雲云、似鏡長明。生云、向上還有事也無。雲云、有。生云、作麼生是向上事。雲云、打破鏡來、與汝相見。長生問、混沌未分時、含生何來。師云、如露柱懷胎。
15 第一五則 僧問曹山云、雪覆千山、爲甚麼孤峰不白。山云、須知異中異。僧云、如何是異中異。山云、不墮諸山色。
16 第一六則 五祖演禪師曰、譬如水&C0-ACBA;牛過窗櫺、頭角四蹄都過了、因甚麼尾巴過不得。
17 第一七則 乾峰和尚上堂曰、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、須是一透過、始解穩坐地。雲門出衆云、庵内人爲甚麼不知庵外事。峰呵呵大笑。門云、猶是學人疑處。峰云、子是什麼心行。門云、也要和尚相委悉。峰云、直須恁麼穩密、始解穩坐地。門云、&C0-D86F;&C0-D86F;。
18 第一八則 山谷一日參晦堂和尚。堂云、所公諳書中有一兩句。仲尼曰、以吾爲隱乎二三子、吾無隱乎爾。甚與宗門事恰好也。公知之麼。云、不知。時晦堂與山谷山行之次、天香滿山。堂問曰、公聞木犀花香麼。云、聞。堂曰、吾無隱乎爾。山谷忽悟去也。經兩月後、庭堅參死心禪師。死心一拶曰、心長老死學士死、燒爲兩堆灰。恁麼時向什麼處相見。庭堅擬議無如何。後在黔南&CX-260C;南道中晝寢、及覺不覺忽悟、得死心用處。從是得大自在之三昧。
19 第一九則 香嚴智閑禪師云、如人上樹、口啣樹枝、手不攀枝、脚不踏樹。樹下有人問西來意、不對即違他所問、若對又喪身失命。正與麼時、作麼生對。有虎頭上座云、上樹即不問、未上樹請和尚道。師呵呵大笑。雪竇云、樹上道即易、樹下道即難。老僧上樹、致將一問來。
20 第二〇則 卍庵顏禪師、問空東山云、香嚴樹上意旨如何。山云、好對春風唱鷓鴣。
21 第二一則 僧問雲門、如何是佛。門云、乾屎&C0-E9C8;。
22 第二二則 雲門示衆云、平地上死人無數、出得荊棘林者好手。時有僧出云、恁麼則堂中第一座有長處也。門云、蘇廬蘇廬。
23 第二三則 雪峰在徳山會下作飯頭。一日齋晩、徳山托鉢、下至法堂。峰云、鐘未鳴鼓未響、這老漢托鉢向什麼處去。山無語低頭歸方丈。雪峰擧似巖頭。頭云、大小徳山不會末後句。山聞令侍者喚至方丈、問云、汝不肯老僧那。頭密啓其意。山至來日上堂、與尋常不同。頭於僧堂前、撫掌大咲曰、且喜此老漢會末後句。他後天下人、不奈他何。雖然如是、只得三年活。果三年化去。
24 第二四則 僧問密庵傑和尚、徳山托鉢意旨如何。庵云、無意旨。曰、因什麼托鉢下僧堂。庵云、要行便行要坐便坐。
25 第二五則 &C0-C365;居士參馬祖便問、不與萬法爲侶者、是什麼人。祖云、待爾一口吸盡西江水、即向爾道。士豁然大悟作頌曰、十方同聚會、箇箇學無爲。此是選佛場、心空及第歸。
26 第二六則 文殊所説摩訶般若曰、清淨行者、不入涅槃。破戒比丘、不墮地獄。
27 第二七則 石霜和尚云、百尺竿頭、如何進歩。
28 第二八則 香嚴智閑禪師、一日芟除草木、因以瓦礫撃竹作聲、廓然省悟。乃述頌曰、一撃忘前知、更不假修治。動容揚古路、不墮悄然機。處處無蹤跡、聲色忘威儀。諸方達道者、咸言上上機。
29 第二九則 第二十二祖、摩拏羅尊者、傳法偈曰、心隨萬境轉、轉處實能幽。隨流認得性、無喜亦無憂。瑯&C3-4270;覺拈云、可恁麼不可恁麼。
30 第三十則 五祖演禪師、問僧云、倩女離魂、那箇是眞底。
31 第三一則 虚堂、倩女離魂頌云、行弔先桃&C0-D37E;、喪車後紙錢。老胡門下客、寧可入黄泉。
32 第三二則 僧問雲門、殺父殺母、向佛前懺悔。殺佛殺祖、向甚麼處懺悔。門云、露。
33 第三三則 天童密庵咸傑禪師、一日應庵問、如何是正法眼。密曰、破沙盆、應領之。雙杉元禪師、戒行嚴潔、住秀之天寧。小參擧、應庵華因問密庵、如何是正法眼。庵云、破沙盆、拈云、者些説話、如&C0-A458;叉了叉路口、多年一條爛木頭、風吹日炎。道印文在什麼處。五陵公子少年時、得意春風躍馬蹄。不惜黄金作彈子、海棠花下打黄&C0-F9CF;。元和尚爲甚別不提唱、唯拈古詩一篇。
34 第三四則 南陽忠國師、三喚侍者。侍者三應諾。國師云、將謂吾辜負汝、元來却是汝辜負吾。
35 第三五則 福州長慶懶安和尚、示衆云、有句無句、如藤倚樹。疎山聞得道、我有一轉語、要去問者老子。夏罷遂入&C0-BBD4;見懶安和尚。又謂之&C0-D9EC;山和尚。裴相國師&C0-BBD4;、自&C0-D9EC;山請住長慶。疎山到彼、値師泥壁次、疎山便問、有句無句、如藤倚樹、是和尚語否。&C0-D9EC;山云、是。疎山云、忽然樹倒藤枯、句歸何處。&C0-D9EC;山放下泥盤、呵呵大笑歸方丈。疎山云、某甲三千里外、賣却布單、特爲此事來。和尚爲甚不與某甲説。&C0-D9EC;山云、侍者將錢來、與者矮闍黎去。又謂疎山云、他日有獨眼龍、爲汝點破去在。疎山後到明招擧前話。招云、&C0-D9EC;山頭正尾正、只是不遇知音。疎山云、忽然樹倒藤枯、句歸何處。招云、更使&C0-D9EC;山咲轉新。疎山當下有省。乃云、&C0-D9EC;山元來咲中有刀。後來大慧禪師、在圜悟會裡、悟遂令居擇木堂、作不釐務侍者、毎日同士大夫入室。圜悟只擧有句無句、如藤倚樹。大慧纔開口、悟便道不是。如是將半年。一日同趙表之、方丈藥石次、大慧把&C3-4354;在手、忘了喫飯。圜悟顧師而語表之曰、只這漢參得黄楊木禪也。師遂引狗看熱油鐺爲喩。圜悟曰、只這便是金剛圈栗棘蓬。居無何扣圜悟曰、聞和尚嘗問五祖此話、不知記其答否。圜悟笑而已。師云、若對人天衆前問、今豈無知者耶。圜悟乃云、向問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時如何。祖云、描也描不成、畫也畫不就。又問、忽遇樹倒藤枯時如何。祖云、相隨來也。師聞擧乃抗聲曰、某甲會也。圜悟曰、只恐爾透公案不得。云、請和尚擧。圜悟遂擧。師出語無滯。圜悟曰、今日方知吾不汝欺也。遂著臨濟正宗記、以付之、俾掌記室、分座訓徒。
36 第三六則 南泉在山作務次、僧問、南泉路向何處去。泉拈起鎌子云、我者茅鎌子、買得三十錢。僧云、不問茅鎌子、南泉路向何處去。泉云、我使得甚快也。
37 第三七則 百丈山大智禪師、凡參次、有一老人、常隨衆聽法。衆退老人亦退。忽一日不退。師遂問、面前立者復是何人。老人云、某甲非人也。於過去迦葉佛時、曾住此山。因學人問、大修行底人、還落因果也無。某甲答他云、不落因果。後五百生墮野狐身。今請和尚代一轉語、貴脱野狐身。遂問、大修行底人、還落因果也無。師云、不昧因果。老人於言下大悟、作禮云、某甲已脱野狐身、遂住在山後、敢告和尚、乞依亡僧事例。師令維那白槌告衆、曰食後送亡僧。大衆言議、一衆皆安、涅槃堂又無病人、何故如是。食後只見師領衆至山後巖下、以&C0-A9D6;杖指出一死野狐、乃依法火葬。師至晩上堂、擧前因縁、黄檗便問、古人錯祗對一轉語、五百生墮野狐身、轉轉不錯、合作箇什麼。師云、近前來與爾道。檗遂近前與師一掌。師拍手笑曰、將謂胡鬚赤、更有赤鬚胡。
38 第三八則 關山和尚曰、柏樹子話、有賊之機。
39 第三九則 清涼大法眼、因僧齋前上參次、眼以手指簾。時有二僧、同去捲簾。眼云、一得一失。
40 第四〇則 五祖演禪師示衆云、若有人虚空爲紙、大海爲硯、須彌爲筆、如何書得祖師西來意五字。若書得西來意五字、老僧展坐具禮拜爾。
41 第四一則 世尊。因七賢女遊屍陀林。一女指屍謂諸&C0-AE58;云、屍在這裡、人向甚處去。中有一姉云、作麼作麼。諸&C0-AE58;諦觀、各各契悟。
42 第四二則 于&C3-4A54;相公問紫玉、如何是黒風吹其船舫、漂墮羅刹鬼國。師云、于&C3-4A54;這客作漢、問恁麼事作什麼。于當時失色。師指云、祗這箇便是漂墮羅刹鬼國。于聞已信受。
43 第四三則 昔有秀才、造無鬼論、成纔放筆。忽一鬼現身、斫手謂秀才曰、爾爭奈我何。五祖演道、我當時若見、便以手作&C0-F1D0;鳩觜向伊道、谷谷呱。南堂靜曰、秀才雖知無鬼、而不知鬼之所以無。五祖先師雖知鬼之所以無、而不能掃蹤滅跡。若是大隋即不然。待他斫手道爾爭奈我何、只向道、閻。直饒是大力鬼王、也教伊頭破作七分、如阿梨樹枝。且道、是那箇閻字、汝道無我&C3-5C71;。
44 第四四則 香林遠禪師、僧問、如何是室内一盞燈。遠云、三人證龜作鼈。
45 第四五則 黄檗運禪師、示衆云、内外身心、一切共可捨。凡人多不肯空心、恐落於空。不知自心本空。愚人除事不除心、智者除心不除事。菩薩心如虚空、一切共捨、所作福徳、皆不貪著。然捨有三等、内外身心、一切倶捨、猶如虚空無所取着。然後隨方應物、能所皆忘、是爲大捨。若一邊行道布徳、一遍施捨、無希望心、是爲中捨。若廣修衆善、有所希望、聞法知空、遂乃不着、是爲小捨。大捨如火燭在前、更無迷悟。中捨如火燭在傍、或明或暗。小捨如火燭在後、不見坑穽故。
46 第四六則 福州玄沙備禪師、因雪峰呼爲頭陀。毎見之曰、再來人也、何不&C3-3B4B;參去。對云、達磨不來東土、二祖不往西天。雪峰然之。
47 第四七則 丹霞然禪師、嘗到洛京慧林寺値天寒。遂於殿中取木佛燒向火。院主偶見呵責云、何得燒我木佛。師以杖撥灰云、吾燒取舍利。主云、木佛安有舍利。師云、既無舍利、更請兩尊再取燒之。院主自眉鬚墮落。
48 第四八則 首楞嚴經曰、寤寐恆一。
49 第四九則 趙州、因僧問、狗子還有佛性也無。州云、無。僧云、一切衆生皆有佛性、狗子爲什麼却無。州云、爲伊有業識性在。又有僧問、狗子還有佛性也無。州云、有。僧云、既有爲甚却撞入這箇皮袋裡。州云、爲他知而故犯。
50 第五〇則 佛説直、祖師爲甚麼唱曲。
51 第五一則 &C0-D8B8;州義烏稠巖了贇禪師、題無字頌云、趙州狗子無佛性、萬疊青山隱古鏡。赤脚波斯入大唐、八臂那咤那&C0-A65C;行正令。
52 第五二則 中峰本和尚曰、趙州因甚道箇無字。謂之中峰八箇字。或謂之因甚道話。
53 第五三則 大慧曰、趙州無字祗麼擧。
54 第五四則 古人云、此僧未問佛性、趙州未答無時如何。
55 第五五則 古徳云、透徹看。
56 第五六則 昔文殊至諸佛集處、値諸佛各還本處。惟有一女人、近彼佛坐、入於三昧。文殊乃白佛、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坐、而我不得。佛告文殊、汝但覺此女、令從三昧起、汝自問之。文殊遶女人三匝、鳴指一下、乃托至梵天、盡其神力而不能出。世尊云、假使百千文殊、亦出此女人定不得。下方過四十二億河沙國土、有罔明菩薩、能出此女人定。須臾罔明大士、從地湧出禮拜佛。佛勅罔明。却至女人前、鳴指一下。女人於是從定而立。
57 第五七則 僧問雲門、如何是諸佛出身處。門曰、東山水上行。
58 第五八則 法華曰、深入禪定、見十方佛。
59 第五九則 法華經曰、大通智勝佛、十劫坐道場。佛法不現前、不得成佛道。
60 第六〇則 黄龍和尚、住黄檗時、室中毎擧曰、鐘樓上念讚、床脚下種菜。勝首座下一轉語道、猛虎當路坐。他便退黄檗與他住、自居積翠庵。
61 第六一則 馬祖既得法、直往江西、建立宗旨。一日讓和尚曰、道一在江西説法、總不見持箇消息來。遂囑一僧云、汝去待他上堂、即問作麼生、看他道甚麼記取來。其僧依教去、見上堂、便出問作麼生。師云、自從胡亂後二十年、不曾少鹽醤喫。讓師然之。
62 第六二則 趙州柏樹子、與徳山托鉢、是同是別乎。
63 第六三則 古人云、張公喫酒李公醉。
64 第六四則 鼓山珪云、十年海上覓冤讐、不得冤讐未肯休。芍藥花開菩薩面、椶櫚葉散夜叉頭。
65 第六五則 梵網經云、一失人身、萬劫不復。
66 第六六則 首山念禪師、僧問、一切諸佛皆自此經出、如何是此經。師云、低聲低聲。僧云、如何受持。師云、不汚染。
67 第六七則 興化獎禪師、因僧問、四方八面來時如何。師云、打中間底。僧便禮拜。師云、山僧昨日赴箇村齋、途中遇一陣狂風暴雨、向古廟裡避得過。應庵華云、衆中商量道、向古廟裡避得過、是空劫已前自己。又道便是他安身立命處、殊不知興化腰纏十萬貫、騎鶴下揚州。
68 第六八則 &C0-D9EC;山祐禪師、示衆云、老僧百年後、向山下檀越家、作一頭水&C0-ACBA;牛、於左脇下書五字。云、&C0-D9EC;山僧某甲。此時若喚作&C0-D9EC;山僧、又是水&C0-ACBA;牛、喚作水&C0-ACBA;牛、又云&C0-D9EC;山僧某甲。且道、喚作甚麼即得。仰山出禮拜而去。
69 第六九則 僧問巖頭、古帆未掛時如何。頭云、小魚呑大魚。云、掛後如何。頭云、後園驢喫草。虚堂問南浦、曰、古帆未掛時如何。浦云、&C0-F0C8;螟眼裡五須彌。堂云、掛後如何。浦云、黄河向北流。
70 第七〇則 僧因問洞山、如何是佛。山云、麻三斤。
71 第七一則 南堂十辯驗云、須向異類中行。
72 第七二則 達磨大師、見梁武帝。帝問、朕起寺度僧。有何功徳。磨云、無功徳。
73 第七三則 性空禪師、僧問、如何是祖師西來意。師云、若人在千尺井中、不假寸繩出得此人、即答汝西來意。僧云、近日湖南鴨和尚出世、亦爲人東語西話。師乃喚沙彌寂子、&C0-ABFB;出這死屍看。仰山後擧似耽源、如何出得井中人。源云、咄、癡漢、誰在井中。仰山不契、後又問&C0-D9EC;山、如何出得井中人。山乃召云、慧寂。寂應諾。山云、出了也。寂後住仰山、常擧前話、示衆云、我於耽源處得體、&C0-D9EC;山處得用。
74 第七四則 &C0-C365;居士、因問大梅常和尚、久聞大梅、未審梅子熟未也。師云、何處著觜。居士云、百雜碎。師展手云、我還核子來。居士無語。
75 第七五則 法燈、示衆云、本欲深藏巖嶽隱遁過時。奈清涼老人有未了公案、出來與他了却。時有僧出問、如何是未了公案。燈便打云、祖禰不了、殃及兒孫。
76 第七六則 南泉願禪師、一日不赴堂、侍者請赴堂。師云、我今日在莊上喫油&C3-4D6E;飽。者云、和尚不曾出入。師云、汝去問莊主。者方出門、忽見莊主歸、謝和尚到莊喫油&C3-4D6E;。
77 第七七則 石霜諸禪師、僧問、如何是和尚深深處。師曰、無鬚鎖子兩頭搖。
78 第七八則 大珠和尚、因維摩座主問、經云、彼外道六師等、是汝之師、因其出家、彼師所墮、汝亦隨墮。其施汝者、不名福田、供養汝者、墮三惡道。謗於佛毀於法、不入衆數、終不得滅度。汝若如是、乃可取食。今請禪師、明爲解説。珠云、迷徇六根者、號之爲六師。心外求佛、名爲外道。有物可施、不名福田。生心受供、墮三惡道。汝若能謗於佛者、是不着佛求。毀於法者、是不着法求。不入衆數者、是不着僧求。終不得滅度者、智用現前。若有如是解者、便得法喜禪悦之食。
79 第七九則 芭蕉和尚、示衆云、爾有&C0-A9D6;杖子、我與爾&C0-A9D6;杖子。爾無&C0-A9D6;杖子、我奪爾&C0-A9D6;杖子。虚堂愚拈云、請各放下者&C0-A9D6;杖子。且道、三轉語、還有優劣、也撃拂子。
80 第八〇則 世尊、臨入涅槃、文殊請佛再轉法輪。世尊咄云、吾四十九年住世、未嘗説一字。汝請吾再轉法輪、是曾轉法輪耶。
81 第八一則 圜悟勤禪師、僧問、如何是佛。師曰、口是禍門。
82 第八二則 汾州無業國師、凡有請問、但云莫妄想。
83 第八三則 天童應庵華禪師、上堂云、參禪人切忌錯用心。悟道見性悟明見性是錯用心、成佛作祖是錯用心、看經講教是錯用心、行住坐臥座臥是錯用心、喫粥喫飯是錯用心、&C0-D4F3;屎送尿是錯用心、一動一靜一往一來是錯用心。更有一處錯用心、歸宗不敢與諸人説法。何故、一字入公門、九牛牽不出。
84 第八四則 僧問仰山、法身還解説法也無。山云、我説不得、別在一人説得。僧曰、説得底人、在什麼處。山推出枕子。&C0-D9EC;山聞乃云、寂子用劍刃上事。
85 第八五則 五祖演、三佛侍於一亭上夜話夜語、及歸燈已滅。演於暗中曰、各下一轉語。佛鑑曰、彩鳳舞丹霄。佛眼曰、鐵蛇横古路。佛果曰、看脚下。演曰、滅吾宗者、乃克勤爾。
86 第八六則 百丈海西堂藏南泉願、侍馬祖翫月次、祖曰、正恁麼時如何。堂曰、正好供養。丈云、正好修行。南泉拂袖便去。祖云、經入藏禪歸海、惟有普願、獨超物外。
87 第八七則 僧問南泉道、三世諸佛不知有、狸奴白&C0-ACBA;却知有。爲甚麼三世諸佛不知有。泉云、未入鹿苑時、猶較些子。僧云、狸奴白&C0-ACBA;、爲甚麼却知有。泉云、汝爭怪得伊。
88 第八八則 臨濟上堂云、一人在孤峰頂上、無出身之路、一人在十字街頭、亦無向背。那箇在前、那箇在後。不作維摩詰、不作傅大士。珍重。
89 第八九則 風穴和尚、因僧問、語默渉離微。如何通不犯。穴云、長憶江南三月裡、鷓胡啼處百花香。
90 第九〇則 仰山和尚、夢見往彌勒處、安第二座。有一尊者白槌云、今日當第二座説法。乃起白槌云、摩訶衍法離四句絶百非、諦當諦當。
91 第九一則 六祖大師、因風&C0-C347;刹幡、有二僧對論。一僧云、幡動。一僧曰、風動。往復曾未契理。祖云、不是風動、不是幡動、仁者心動。二僧悚然。
92 第九二則 五祖演、因僧問、如何是臨濟下事。演云、五逆聞雷。如何是雲門下。曰、紅旗閃爍。如何是曹洞下。曰、馳書不到家。如何是&C0-D9EC;仰下。曰、斷碑横古路。如何是法眼下。曰、巡人犯夜。
93 第九三則 會元第三、云、&C0-C365;居士問靈照女云、古人曰、明明百草頭、明明祖師意。汝如何會。女云、老老大大、莫作這箇説話。士曰、汝又作麼生。云、明明百草頭、明明祖師意。士咲之。
94 第九四則 于&C3-4A54;公、問&C0-C365;居士疾次、士謂之曰、但願空諸所有、愼無實諸所無好。住世間皆如影響。
95 第九五則 虚堂、因僧問、文殊是七佛之師、因甚出女子定不得。師云、家鬼作崇。僧云、罔明是下方聲聞、因甚却出得。師云、半&C0-D941;全封。
96 第九六則 雲門、上堂云、作麼生是聞聲悟道、見色明心。擧起手曰、觀音菩薩將錢來買餬餅。放下手曰、元來祇是饅頭。
97 第九七則 教中説、妙峰孤頂徳雲比丘、從來不下山。善財去參、七日不逢、一日却在別峰相見。及乎見了、却與他説一念三世一切諸佛、智慧光明、普光法門。圜悟云、徳雲既不下山、因什麼却在別峰相見。若道他下山、教中説、徳雲比丘、從來不曾下山、常在妙峰孤頂。到這裡、徳雲與善財、的的在那裡。
98 第九八則 趙州&C0-E7DC;禪師、問南泉曰、知有底人、向甚處去。泉云、山前檀越家、作一頭水&C0-ACBA;牛去。州云、謝師指示。泉云、昨夜三更月到窗。
99 第九九則 雲門三句、函蓋乾坤、截斷衆流、隨波逐浪。
100 第一〇〇則 徑山大慧杲禪師、一日聞圜悟陞堂擧、僧問雲門、如何是諸佛出身處。門曰、東山水上行。天寧即不然、忽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、只向他道、薫風自南來、殿閣生微涼。大慧言下便悟去。
101 第一〇一則 洪州百丈山涅槃和尚、一日謂僧云、汝與我開田了、我爲汝説大義。僧開田了歸、請師説大義。師乃展開兩手。
102 第一〇二則 華嚴曰、心如工畫師、作種種五陰。一切世間中、莫不從心造。
103 第一〇三則 運庵、反松源衣之頌曰、老巖不負靈山記、&C0-C347;下金襴金欄如弊&C0-E1A2;。
104 第一〇四則 圜悟禪師、讚六祖云、稽首曹溪眞古佛、八十生爲善知識。
105 第一〇五則 一子出家、九族生天、目連母因甚墮地獄。
106 第一〇六則 圜悟和尚、投機偈曰、金鴨香消錦繍帷、笙歌叢裡醉扶歸。少年一段風流事、只許佳人獨自知。
107 第一〇七則 僧問夾山、如何是夾山境。山云、猿抱子歸青嶂後、鳥啣花落碧巖前。法眼後大悟云、我二十年錯作境話會。
108 第一〇八則 僧問投子宗道者、如何是道者家風。者云、袈裟裹草鞋。僧云、不審意旨如何。者云、赤脚下桐城銅城。
109 第一〇九則 夾山云、我二十年住此山、未曾擧著宗門中事。有僧問、承和尚有言、二十年住此山、未曾擧著宗門中事、是否。山云、是。僧便掀倒禪床。山休去。至明日普請掘一坑、令侍者請昨日問話僧來。山云、老僧二十年、只説無義話、令請上座打殺老僧埋向坑中。若不打殺老僧、上座自著打殺、埋此坑中。其僧束裝濳去。
110 第一一〇則 夫子曰、朝聞道夕死可矣。
111 第一一一則 南泉、因趙州問、如何是道。泉云、平常心是道。州云、還可假趣向否。泉云、擬向即乖。州云、不擬爭知是道。泉云、道不屬知不屬不知、知是妄覺、不知是無記。若眞達不疑之道、猶如大虚廓然洞豁。豈可強是非也。州於言下大悟。
112 第一一二則 趙州、一日在南泉時、在井樓上打水。見泉過乃抱定柱懸一脚云、相救相救。泉遂於蹈梯上打云、一二三四五。師便下樓具威儀上方丈云、適來謝和尚相救。虚堂代云、老僧不著便。
113 第一一三則 夾山云、路逢死蛇莫打殺、無底籃子盛將歸。虚堂頌云、擔板漢、歿拘束。餓死首陽山、誓不食周粟。
114 第一一四則 慈明平生、以事事無碍行心、凡聖所不能測。
115 第一一五則 大燈國師云、如何是透脱一路、如何是身心不二、如何是因果。
116 第一一六則 僧問雲居簡禪師、維摩是過去金粟如來、因甚在釋迦如來會下聽法。簡曰、不是他爭人我。
117 第一一七則 或庵主、示衆曰、西天胡子、因甚無鬚。
118 第一一八則 南泉、示衆云、心不是佛、智不是道。
119 第一一九則 曹山和尚、因僧問曰、清税孤貧、乞師賑濟。山云、税闍梨。税應諾。山云、青原白家三盞酒、喫了猶道未濕唇。
120 第一二〇則 圜悟云、維摩乃過去古佛、亦有眷屬、助佛宣化。具不可思議辯才、有不可思議境界、有不可思議神通妙用。於方丈室中、容三萬二千獅子寶座、與八萬大衆、亦不寛狹。且道是什麼道理、喚作神通妙用、得麼。且莫錯會。
121 第一二一則 佛性禪師、三轉語曰、向上一路、千聖共行、調達因甚入地獄。達磨不來東土、二祖不往西天、玄沙因甚&C5-3E4B;破脚指頭。打破虚空底人、向甚麼處安著。
122 第一二二則 世尊初生下、一手指天、一手指地、七歩周行、目顧四方云、天上天下、唯我獨尊。雲門拈云、我當時若見、一棒打殺、與狗子令喫却喫劫、貴要天下大平。瑯&C3-4270;覺云、雲門可謂、將此身心奉塵刹、是則名爲報佛恩。
123 第一二三則 僧問南泉、端居丈室、將何指示人。泉云、昨夜三更失却牛、天曉起來失却火。
124 第一二四則 &C0-D9EC;山、與仰山摘茶次、&C0-D9EC;云、終日只聞子聲、不見子形。仰遂撼茶樹。&C0-D9EC;云、子只得其用、不得其體。仰云、和尚只得其體、不得其用。&C0-D9EC;云、放子三十棒。
125 第一二五則 百丈云、一日不作、一日不食。
126 第一二六則 六祖、因問南嶽讓和尚云、甚處來。讓云、嵩山安國師處來。祖云、恁麼來物是誰。讓經八年、方下語云、説似一物即不中。祖云、還假修證否。讓云、修證則不無、染汚則不得。
127 第一二七則 洛浦、因僧問、供養百千諸佛、不如供養一箇無心道人。未審、百千諸佛有何過、無心道人有何徳。浦云、一片白雲横谷口、幾多歸鳥夜迷巣。
128 第一二八則 雲門、僧問、如何是雲門一曲。門曰、臘月二十五。
129 第一二九則 趙州到黄檗、檗見來便閉却閉劫門。州於法堂内把火云、救火救火。檗便出擒住云、道道。州云、賊過後張弓。
130 第一三〇則 黄檗、對臨濟施六十烏藤。
131 第一三一則 光明藏、鎭州三聖院慧然禪師章、寶曇曰、臨濟之門有寶壽三聖興化、猶馬祖之門有百丈南泉歸宗也。百丈似馬祖而有氣力、歸宗似馬祖而絶豪邁、南泉似馬祖而絶恢廓。以是知、寶壽似臨濟而篤實、三聖似臨濟而駿發、興化似臨濟而淵粹困粹。篤實在青天喫棒處、打胡釘&C0-BBC7;處見。駿發在寂子打香嚴處、推倒徳山、滅却滅劫正法眼藏處見。淵粹困粹在紫羅帳裡撒眞珠、與面前横兩遭處見。雖然各得其一、猶爲百世臨濟、況得其全、豈不爲千萬世臨濟哉。愚常恨、棒喝不施於今世、臨濟道微。豈後之學者、力有所不能堪。抑其師之有所未盡其旨。如人飮水冷暖自知。興化一辯香、自艱難辛苦得之。所以盛大。
132 第一三二則 風穴、上堂云、世尊以青蓮目、顧視大衆。乃曰、正恁麼時、且説箇甚麼、道不説而説、又是埋沒先聖。且道説箇甚麼。念法華乃拂袖下去。穴擲下&C0-A9D6;杖歸方丈。侍者隨後請益曰、念法華因甚麼不祇對和尚。穴曰、念法華會去也。
133 第一三三則 竺土大仙心、東西密相付。作麼生是密付底。
134 第一三四則 齊一變至於魯、魯一變至於道、道一變至何處。
135 第一三五則 法華曰、治生産業、皆與實相、不相違背。
136 第一三六則 龍潭信禪師、因徳山侍立抵夜。師云、更深、子何不下去。山遂珍重掲簾而出。見外面黒、却囘云、門外黒。師乃點紙燭度與山。山擬接。師便吹滅。山當下大悟作禮。師云、見箇甚麼道理。山云、某甲從今日去、不疑天下老和尚舌頭也。師至明日上堂告衆云、可中有箇漢、牙如劍樹、口似血盆、一棒打不囘頭、他時向孤峰頂上、立吾道去在。山遂取平日疏鈔、於法堂前提起云、窮諸玄辯、若一毫致於大虚、竭世樞機、似一滴投於巨壑。將疏鈔便燒却、禮辭而去。
137 第一三七則 洞山和尚、一生住院、土地神覓他蹤跡不見。一日廚前抛撒米麪。洞山起心曰、常住物色、何得作踐如此。土地神遂得一見、便禮拜。
138 第一三八則 興化獎禪師、一日謂克賓維那云、汝不久爲唱導之師。賓云、我不入這保社。師云、爾會了不入、不會了不入。賓云、總不恁麼。師便打云、克賓維那、法戰不勝、罰錢設&C0-F9B1;飯。次日興化入堂、白槌云、克賓維那、法戰不勝、罰錢五貫、設&C0-F9B1;飯一堂、仍須出院。賓後出世、住太行山、嗣興化與化。
139 第一三九則 麻谷、一日紙帳内坐、以手巾蓋頭。披雲入見、便作哭聲、良久入去法堂、繞禪床一匝再來。谷去却手巾而坐。雲云、死中得活、萬中無一。谷下床作抽坐具勢。雲近前把住曰、前死後活、爾還甘否。谷云、甘即甘、阿師堪作什麼。雲推開云、知道爾前言不副後語。
140 第一四〇則 撫州疎山仁禪師、因主事僧、爲師造壽塔了來白師。師曰、汝將幾錢與匠人。僧云、一切在和尚。師云、爲將三文與匠人好、爲將兩文與匠人好、爲將一文與匠人好、若道得與吾親造壽塔。其僧茫然。羅山時在大&C0-B168;嶺住庵。後有僧到大嶺擧似前話。嶺云、還有人道得麼。僧云、未有人道得。嶺云、爾歸擧似疎山道、若將三文與匠人、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。若將兩文與匠人、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。若將一文與匠人、帶累匠人、眉鬚墮落。僧囘擧似疎山。師具威儀、遙望大嶺、禮拜讚歎云、將謂無人、大&C0-B168;嶺有古佛、放光射至此間。雖然也是臘月裡蓮花。大嶺聞得云、我與麼道、早是龜毛長數尺。
141 第一四一則 南泉一日喚院主。主應諾。師云、佛九十日在&C0-C97B;利天、爲母説法。優填王思佛、請目連運神通三轉、攝匠人往彼彫佛像。只彫得三十一相、爲甚麼梵音相彫不得。主便問、如何是梵音相。師云、賺殺人。古徳頌云、紫金光聚照山河、天上人間意氣多。曾勅文殊領徒衆、毘耶城裡問維摩。
142 第一四二則 汝州首山省念禪師、因拈竹箆、示衆云、汝等諸人、若喚作竹箆即觸、喚不作竹箆即背。汝諸人、且喚作什麼。時葉縣省和尚、在會下、乃近前掣得、折作兩截、抛向階下、却云、是什麼。師云、瞎。大慧禪師、拈云、速道速道。
143 第一四三則 世尊、在靈山會上、拈華示衆。此時人天百萬、悉皆罔措。獨有金色頭陀、破顏微笑。世尊言、吾有正法眼藏、涅槃妙心、實相無相、微妙法門、不立文字、教外別傳、付囑大迦葉。
144 第一四四則 迦葉、因阿難問云、世尊傳金襴袈裟外、別傳何法。迦葉召云、阿難。難應諾。迦葉云、倒却門前刹竿着。難於言下大悟。
145 第一四五則 廣慧&C0-E6A3;、因楊大年問曰、承聞罪業皆因財寶所生、勸人疎於財利。況南閻衆生、以財爲命。邦國以財聚人。教中有財法二施、何得勸人疎乎。&C0-E6A3;曰、幡竿尖上鐵龍頭。大年曰、海壇馬子似驢大。&C0-E6A3;云、楚鷄不是丹山鳳。大年曰、佛滅二千年、比丘少慚愧。投機偈曰、八角磨盤空裡走、金毛獅子變作狗。擬欲藏身北斗中、應須合掌南辰後。
146 第一四六則 乾峰和尚、僧因問、十方薄伽梵、一路涅槃門、未審路頭在何麼處。峰拈起&C0-A9D6;杖、畫一畫曰、在這裡。後僧請益雲門。門拈起扇子云、扇子&CX-212C;跳、上三十三天、築著帝釋鼻孔。東海鯉魚、打一棒雨似傾盆。會麼。
147 第一四七則 洪州江西馬祖大寂禪師、參侍南嶽、密受心印。蓋拔同參、住傳心法院、常日坐禪。讓知是法器、往師處問曰、大徳坐禪圖箇什麼。師云、圖作佛。讓乃取一&C0-E157;、於師庵前石上磨。師遂問、作什麼。讓曰、磨作鏡。師云、磨&C0-E157;豈得成鏡耶。讓云、坐禪豈得作佛耶。師曰、如何即是。讓云、如人駕車、車若不行、打車即是、打牛即是。師無對。讓又示曰、汝爲學坐禪、爲學坐佛。若學坐禪、禪非坐臥、若學坐佛、佛非定相。於無住法、不應取捨。汝若坐佛、即是殺佛。若執坐相、非達其理。師聞示誨、如飮醍醐。
148 第一四八則 石霜素侍者、&C0-BBD4;之右田毛巖乃生縁也。晩寓湘西鹿苑、以閑談自牧。兜率悦公、時未出世、與之隣室。有客惠生茘枝。悦命素曰、此乃老人郷果、可同餉也。素慨然曰、自先師去世不見此矣。悦從而問之、師爲誰耶。對以慈明。悦乃乘閑致、密款其緒餘。素因問、子曾見何人。悦以眞淨文和尚告之。素曰、文又見誰耶。悦曰、南禪師。素曰、南&C0-B0D0;頭在石霜、不久其道盛如此。悦益駭異。尋袖香咨扣。素曰、吾福鮮縁寡、豈可爲人師、但子之見解試吐露看。悦即具陳。素云、只可入佛、不可入魔。須知古徳謂末後一句始到牢關。悦擬對。又遽問、以無爲如何説。悦又擬對。而素忽高笑。悦恍然有得。故嘗以語無盡居士張公。逮崇寧三&C3-5227;、寂音尊者、謁無盡居士於峽州善谿。無盡曰、昔見眞淨老師于歸宗、因語及兜率所謂末後句。語尚未終、而眞淨忽怒罵曰、此吐血禿丁、脱空妄語不用信。既見其盛怒、不敢更陳曲折。然惜眞淨不知此也。寂音曰、相公惟知兜率口授末后句、至於眞淨老師眞藥現前、而不能辯何也。無盡駭曰、眞淨果有此意那。寂音徐曰、疑則別參。無盡於言下、頓見眞淨用處。
149 第一四九則 大慧曰、佛是衆生藥、衆生病除、藥亦無用。或病去藥存、入佛境界而不能入魔境界。其病與衆生之未除之病等。病&C0-E6AF;病&CX-260B;藥除、佛魔倶拂、始於此段大事因縁、有少分相應耳。張子韶一日問大慧曰、前輩既得了、何故理會臨濟四料揀、則甚議論問。大慧曰、公之所見、只可入佛、不可入魔。豈可不從料揀中去耶。公遂擧、克符問臨濟、至人境兩倶奪、不覺欣然。大慧曰、餘則不然。公曰、師意如何。大慧曰、打破蔡州城、殺却呉元濟。公於言下、得大自在。
150 第一五〇則 松源嶽和尚、三轉語云、大力量人、因甚擡脚不起。開口、爲甚不在舌頭上。明眼人、因甚脚跟下、紅絲線不斷。
151 第一五一則 虚堂在靈隱鷲峰塔、杜絶世諦、衲子請益。遂立三問示之、各令著語。一己眼未明底、因甚將虚空作布袴著。二畫地爲牢底、因甚透者箇不過。三入海算沙底、因甚針鋒頭上翹足。
152 第一五二則 大燈國師、示衆云、朝結眉夕交肩交眉、我何似生。露柱終日往來、我因甚麼不動。若透得這兩轉語、一生參學事畢矣。三段不同、收歸上科。
153 第一五三則 虚堂上堂、擧、南泉住庵時、一僧到。泉曰、我上山作務、齋時作飯了、送一分來。其僧飯了、將家事一時打碎、就床上臥。泉伺久不來、遂歸見僧臥、泉亦臥。僧便起去。泉住後曰、我往前住庵時、有箇靈利道者、至今不見。師曰、王老師若不顧錐頭利、者僧要起去不得。雖然石厭笋斜出、岸懸花倒生。頌曰、短袴長衫白苧巾、&C0-ABA9;&C0-ABA9;日下急推輪。洛陽路上相逢着、盡是經商買賣人。
154 第一五四則 慈明圓禪師、冬至日、榜僧堂前作此相。&CX-2609;&CX-260A;&CX-260A;&CX-260A;几
155 第一五五則 慈明圓禪師、一日於方丈内、安一盆水上、横一口劍、下着一雙草鞋、横按&C0-A9D6;杖而坐。見僧入門便指。僧擬議師即棒。
156 第一五六則 雲門曰、世界恁麼廣闊、因甚向鐘聲裡披七條。
157 第一五七則 &C0-D9EC;山問仰山、寂子心識微細流注、無來幾年。仰山不敢答。却云、和尚無來幾年矣。&C0-D9EC;山云、老僧無來已七年。&C0-D9EC;山又問寂子如何。仰山云、慧寂正閙。
158 第一五八則 法雲杲和尚、示衆云、老僧熙寧三年、文帳在鳳翔府供申。是年華山崩、陷了八十里人家。汝輩後生茄子瓠子、那裡知得。
159 第一五九則 仰山寂禪師、住東平時、&C0-D9EC;山附書并鏡一面至。師陞座授書、乃提起鏡示衆曰、大衆&C0-D9EC;山將鏡來。而今且道、是&C0-D9EC;山鏡東平鏡。若道是東平鏡、又是&C0-D9EC;山寄來。若道是&C0-D9EC;山鏡、又在東平這裏。道得即存取、道不得即打破去也。如是三擧、衆皆無對。師乃撲破。五祖戒代云、更請和尚説道理看、驀奪打破。
160 第一六〇則 雲門一日云、宗門作麼生擧令。代云、吽。
161 第一六一則 陳操一日與衆官登樓次、望見數僧來。一官人云、來者總是禪僧。操云、不是。官人云、焉知不是。操云、待近來與汝勘過。僧到樓前。操驀召云、上座。僧擧頭。操謂衆官云、不信道。
162 第一六二則 昔有婆子、供養一庵主、經二十年、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。一日令女抱定曰、正與麼時如何。主曰、古木倚寒巖、三冬無暖氣。女子歸擧似婆。婆曰、我二十年祗供養得箇俗漢、遂遣出燒却庵。
163 第一六三則 龍牙是曹洞下尊宿。若是徳山臨濟門下、別有生涯。
164 第一六四則 慈明因僧問、如何是本來面目。明云、一言已出、駟馬難追。
165 第一六五則 法身喫飯話。師云、作麼生是汝喫飯底。師云、作麼生是汝全體。師云、身與心相去多少。
166 第一六六則 虚堂上堂、擧、玄沙問鏡清曰、不見一法、是大過患。汝道不見甚麼法。清指露柱曰、莫是不見者箇法麼。沙曰、浙中清水白米從汝喫、佛法未在。虚堂曰、他好莫是兩字會麼。寒雲抱幽石、霜月照清池。
167 第一六七則 臨濟上堂、僧問、如何是第一句。師云、三要印開朱點側、未容擬議主賓分。問、如何是第二句。師云、妙解豈容無著問、&C0-E278;和爭負截流機。問、如何是第三句。師云、看取棚頭弄傀儡、抽牽都來裡有人。師又曰、一句語須具三玄門、一玄門須具三要。有權有用、汝等諸人、作麼生會。下座。
168 第一六八則 華嚴之四法界、理法界、事法界、理事無碍法界、事事無碍法界。
169 第一六九則 洞山示衆云、初秋夏末、兄弟東去西去。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。復云、無寸草處、作麼生去。僧擧似石霜。霜曰、何不道出門便是草。後洞山聞云、大唐國裡、能有幾箇人。
170 第一七〇則 曹山僧問、承教有言、大海不宿死屍。如何是海。山云、包含萬有。僧曰、爲什麼不宿死屍。山云、絶氣者不著。僧云、既是包含萬有、爲什麼絶氣者不著。山云、萬有非其功、絶氣有其徳。僧云、向上還有事也無。山云、道有道無即得。爭奈龍王按劍何。
171 第一七一則 毘婆尸佛、傳法偈云、身從無相中受生、猶如幻出諸形像。幻人心識本來無、罪福皆空無所住。
172 第一七二則 靈樹生生不失通、雲門凡三生爲王。所以失通。
173 第一七三則 殃崛摩羅、因持鉢入城、到一長者家、値其婦産難。長者告云、沙門是佛弟子、有何方便、救得我家産難。殃崛云、我乍入道、未知此法。當去問佛却來相報。乃遽返白佛、具陳上事。佛告云、汝速去説、我自從得賢聖法來、未曾殺生。殃崛依佛所説、往告長者。者婦聞之、當時分娩子。子平安。
174 第一七四則 巖頭値會昌沙汰而後、於鄂州湖邊作渡子。一日因一婆子、抱一孩兒來。乃問、呈橈舞棹即不問。且道、婆子手中兒、甚處得來。頭以橈便打。婆曰、婆生七子、六箇不遇知音。只這一箇也不消得、便抛向水中。
175 第一七五則 壽州良遂座主參麻谷。谷見來便攜鋤入菜園、鋤草略不相顧、便歸方丈。次日復參。谷便閉却門。遂扣門。谷曰、誰。遂應聲未經、豁然大悟曰、和尚莫謾良遂好。若不來見和尚、幾被經論賺過一生。後來告衆曰、良遂知處、諸人不知、諸人知處、良遂總知。
176 第一七六則 皓月供奉、問長沙岑和尚、古徳云、了即業障本來空、未了應須償宿債。只如師子尊者二祖大師、爲甚麼得償債去。沙云、大徳不識本來空。月曰、如何是本來空。沙云、業障是。如何是業障。沙云、本來空是。月無語。沙以偈示之曰、假有元非有、假滅亦非無。涅槃償債義、一性更無殊。
177 第一七七則 大燈之鐵話。
178 第一七八則 古徳曰、佛教説理致、祖意説機關。
179 第一七九則 無門開禪師、擧徳山托鉢話曰、若是末後句、巖頭徳山倶未夢見在。檢點將來、好似一棚傀儡。頌云、識得最初句、便會末後句。末後與最初、不是者一句。
180 第一八〇則 慈明婆、近寺而居、人莫之測。慈明乘閑必至彼。一日當參、粥罷久之不聞&C0-BEE2;鼓。楊岐爲監寺、問行者、今日當參、何不撃鼓。云、和尚出未歸。徑往婆處見、明執爨婆煮粥。岐云、和尚今日當參、大衆久待、何以不歸。明日、爾下得一轉語即歸。下不得各自東西去。楊岐以笠子蓋頭上行數歩。明大喜遂同歸。
181 第一八一則 慈明圓禪師、因泉大道來參。明問曰、白雲横谷口、道人何處來。泉顧視左右云、夜來何處火、燒出古人墳。師呵云、未在更道。泉作虎聲。師打一坐具。泉推倒慈明。明亦作虎聲。泉退身大歎云、我參七十餘員善知識、惟師可以繼得臨濟正宗。
182 第一八二則 慈明圓禪師、謁神鼎&C0-EBA2;禪師。&C0-EBA2;望尊一時。衲子非人類精奇、無敢登其門者。師髮長不剪剃、弊衣楚音、通稱法姪。一衆大笑。神鼎遣童子問、長老誰之嗣。師仰視屋曰、親見汾陽來。神鼎杖而出、顧見傾然問曰、汾陽有西河獅子是不。師指其後絶叫曰、屋倒矣。童子返走。神鼎囘顧矍鏘。師地坐脱隻履而視之。&C0-EBA2;老忘所問、又失師所在。師徐起整衣、且行且語云、見面不如聞名。遂去。神鼎遣人追之不聞。乃咲云、汾陽乃有此兒耶。
183 第一八三則 維摩經云、本有圓成佛、爲甚還作迷倒衆生。
184 第一八四則 臨濟上堂、云、赤肉團上、有一無位眞人、常從汝等諸人面門出入。未證據者看看。時有僧出問、如何是無位眞人。師下禪床把住云、道道。其僧擬議。師托開云、無位眞人是什麼乾屎&C0-E9C8;、便歸方丈。
185 第一八五則 僧問臨濟、如何是四種無相境。師曰、爾一念心疑、被地來礙。爾一念心愛、被水來溺。爾一念心瞋、被火來燒。爾一念心喜、被風來飄。若能如是辯得、不被境轉、處處用境、東涌西沒、南涌北沒、中涌邊沒、邊涌中沒、履水如地、履地如水。縁何如此。爲達四大如夢如幻故。
186 第一八六則 臨濟問僧、有時一喝、如金剛王寶劍、有時一喝、如踞地金毛獅子。有時一喝、如探竿影草、有時一喝、不作一喝用。汝作麼生會。僧擬議。師便喝。
187 第一八七則 臨濟録馬防序曰、唯餘一喝、尚要商量。
188 第一八八則 臨濟、因兩堂首座、相見同時下喝。僧問師、還有賓主也無。師云、賓主歴然。師云、大衆要會臨濟賓主句、問取堂中二首座。即下座。
189 第一八九則 臨濟禪師、示衆云、道流、如禪宗見解、死活循然。參學之人、大須子細。如主客相見、便有言論往來。或應物現形、或全體作用、或把機權喜怒、或現半身、或乘獅子、或乘象王。如有眞正學人、便喝先拈出一箇膠盆子。善知識不辯是境、便上他境上、作模作樣。學人便喝。前人不肯放。此是膏肓之病、不堪醫。喚作客看主。或是善知識、不拈出物、隨學人問處即奪、學人被奪、抵死不放。此是主看客。或有學人、應一箇清淨境、出善知識前。善知識辯得是境、把得抛向坑裏。學人言、大好善知識。即云、咄哉不識好惡。學人便禮拜。此喚作主看主。或有學人、披枷帶鎖、出善知識前。善知識更與、安一重枷鎖。學人歡喜、彼此不辯。呼爲客看客。大徳、山僧如是所擧、皆是辯魔揀異、知其邪正。
190 第一九〇則 百丈再參馬祖、侍立次、祖目視禪床角頭拂子。祖見來拈拂子堅起。丈云、即此用離此用。祖掛拂子於舊處。侍立片時。祖曰、爾已後、鼓兩片皮、如何爲人。丈取拂子堅起。祖云、即此用離此用。丈掛拂子於舊處。祖便振威一喝。丈大悟。後來謂黄檗云、我當時被馬祖一喝、直得三日耳聾。黄檗不覺悚然吐舌。
191 第一九一則 楊岐問慈明、幽鳥語喃喃、辭雲入亂峰時如何。明云、我行荒草裡、汝又入深村。岐云、官不容針、更借一問、得麼。明便喝。岐云、好一喝。明亦喝。岐又喝。明連喝兩喝。岐便禮拜。明云、這事是箇人、正能擔荷。岐拂袖出。虚堂拈云、下喬木入幽谷、養子之縁、慈明爲甚麼、連喝兩喝。
192 第一九二則 興化禪師、因同參來、纔上法堂。師便喝。僧亦喝。行三兩歩。師又喝。僧亦喝。須臾近前。師拈棒。僧又喝。師云、爾看、這漢猶作主在。僧擬議。師便打直打下法堂。師則歸方丈。有僧問、適來僧有甚言句、觸忤和尚。師云、是他適來、也有權、也有實、也有照、也有用。我將手向伊面前畫一畫、到這裡却用不得。似這瞎漢、不打更待幾時。
193 第一九三則 南院示衆云、諸方只具&C0-D475;啄同時眼、不具&C0-D475;啄同時用。有僧出問、如何是&C0-D475;啄同時用。南院云、作家不&C0-D475;啄、&C0-D475;啄同時失。僧云、猶是學人疑處。院云、作麼生是爾疑處。僧云、失。院便打。其僧不肯。院便&C0-BBB0;出。僧後到雲門會裡擧前話。有一僧云、南院棒折那。其僧豁然有省。且道意在什麼處。其僧却囘見南院。院適已遷化。却見風穴纔禮拜。穴云、莫是當時問先師&C0-D475;啄同時底僧麼。僧云、是。穴云、爾當時作麼生會。僧云、某甲當初時、如燈影裡行相似。穴云、爾會也。
194 第一九四則 虚堂上堂、&C0-A9D6;杖子尋常口&C0-A761;&C0-A761;地道、我能縱能奪、能殺能活。及問他遠法師因甚不過虎溪、便道不得。且道病在那裡。
195 第一九五則 臨濟、初在黄檗會下、行業純一。首座乃歎曰、雖是後生、與衆有異。遂問、上座在此多少時。師云、三年。首座云、曾參問也無。師云、不曾參問、不知問箇什麼。首座云、汝何不去問堂頭和尚、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。師便去問、聲未絶、黄檗便打。師下來。首座云、問話作麼生。師云、某甲問聲未絶、和尚便打。某甲不會。首座云、但更去問。師又去問。黄檗又打。如是三度發問、三度被打。師來白首座云、幸蒙慈悲、令某甲問訊和尚、三度發問、三度被打。自恨障縁不領深旨。今且辭去。首座云、汝若去時、須辭和尚去。師禮拜退。首座先到和尚處云、問話底後生、甚是如法。若來辭時、方便接他。向後穿鑿、成一株大樹、與天下人、作蔭涼去在。師去辭。黄檗云、不得往別處去。汝向高安灘頭大愚處去。必爲汝説。師到大愚。大愚問、什麼處來。師云、黄檗處來。大愚云、黄檗有何言句。師云、某甲三度問佛法的的大意、三度被打。不知某甲有過無過。大愚云、黄檗與麼老婆、爲汝得徹困。更來這裡、問有過無過。師於言下大悟云、元來黄檗佛法無多子。大愚&C0-DDB1;住云、這尿床鬼子、適來道有過無過、如今却道、黄檗佛法無多子。爾見箇什麼道理、速道速道。師於大愚脇下、築三拳。大愚托開云、汝師黄檗、非干我事。師辭大愚、却囘黄檗。黄檗見來便問、這漢來來去去、有什麼了期。師云、祇爲老婆心切。便人事了侍立。黄檗問、什麼處去來。師云、昨奉慈旨、令參大愚去來。黄檗云、大愚有何言句。師遂擧前話。黄檗云、作麼生得這漢來、待痛與一頓。師云、説什麼待來、即今便喫、隨後便掌。黄檗云、這風顛漢、却來這裡將虎鬚。師便喝。黄檗云、侍者引這風顛漢參堂去。後&C0-D9EC;山擧此話問仰山、臨濟當時、得大愚力、得黄檗力。仰山云、非但騎虎頭、亦解把虎尾。
196 第一九六則 洞山初參雲門。門問云、近離甚處。山云、渣渡。門云、夏在甚麼處。山云、湖南報慈。門云、幾時離彼中。山云、八月二十五。門云、放爾三頓棒、參堂去。師晩間入室、親近問云、某甲過在什麼處。門云、飯袋子、江西湖南、便恁麼去。洞山於言下、豁然大悟。遂云、某甲他日、向無人烟處、卓箇庵子、不蓄一粒米、不種一莖菜、常接待往來十方大善知識、盡與伊抽却釘、拔却楔、拈却膩脂帽子、脱却鶻臭布衫、盡令洒洒落落地、作箇無事人去。門云、身如椰子大、開得許大口。洞山便辭去。
197 第一九七則 慈明、謂黄龍云、書記學雲門禪、必善其旨。如曰放洞山三頓棒、洞山于時、應打不應打。龍曰、應打。慈明色莊而言、聞三頓棒聲、便是喫棒、則汝自旦及暮、聞鴉鳴鵲噪鐘魚鼓板之聲、亦應喫棒。喫棒何時當已哉。龍瞠而却。慈明云、吾始疑不堪汝師、今可矣。即使拜。
198 第一九八則 趙州、到一庵主處問、有麼有麼。主堅起拳頭。州曰、水淺不是泊船處。便行。又到一庵主處問、有麼有麼。主又堅起拳頭。州云、能縱能奪能殺能活。便作禮。
199 第一九九則 瑯&C3-4270;覺云、先照後用、露獅子之爪牙。先用後照、縱象王之威猛。照用同時、如龍得水致雨騰雲。照用不同時、提&C3-4662;嬌兒、撫怜愛子。此古徳建立法門、爲合如是、不合如是。若如是、似紀信乘九龍之輦。若不合如是、若項羽失千里之騅。還有人爲瑯&C3-4270;出氣也無。如無、山僧自道去。也卓&C0-A9D6;杖、下座。
200 第二〇〇則 臨濟禪師栽松次、黄檗問、深山裏栽許多、作什麼。師云、一與山門作境致、二與後人作標榜。道了、將钁頭打地三下。黄檗云、雖然如是、子已喫吾三十棒了也。師又以钁頭、打地三下、作嘘嘘聲。黄檗云、吾宗到汝、大興於世。後&C0-D9EC;山擧此語問仰山、黄檗當時、&C0-CFFC;囑臨濟一人、更有人在。仰山云、有。&C0-CFFC;是年代深遠、不欲擧似和尚。&C0-D9EC;山云、雖然如是、吾亦要知。汝但擧看。仰山云、一人指南、呉越令行、遇大風即止。讖風穴和尚也。
201 第二〇一則 洪州百丈山惟政禪師、有一老宿、見日影透窗問曰、爲復窗就日、日就窗。師曰、長老房内有客、歸去好。
202 第二〇二則 師問南泉曰、諸方善知識、還有不説似人底法也無。南泉曰、有。師曰、作麼生。曰、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。師曰、恁麼即説似人了也。曰、某甲即恁麼、師伯作麼生。師曰、我又不是善知識、爭知有説不説底法。曰、某甲不會、請師伯説。師曰、我太殺爲汝説了也。
203 第二〇三則 徳山小參云、老僧今夜不答話、有問話者三十棒。時有僧出禮拜。山便打。僧云、某甲話在、也未問話、爲什麼打。山云、爾是何處人。僧云、新羅人。山云、未跨船舷、好與三十棒。僧於此有省。法眼拈云、大小徳山、話作兩&C0-E9C8;。圓明云、大小徳山、龍頭蛇尾。雪竇云、二老宿雖善裁長補短捨重從輕、要見徳山、亦未可在。何故、徳山大似握&C0-E8A7;外威權。有當斷不斷還招其亂底劍。諸人要識新羅僧麼。只是撞着露柱底、箇瞎漢。
204 第二〇四則 臨濟臨遷化時、據坐云、吾滅後、不得滅却吾正法眼藏。三聖出云、爭敢滅却和尚正法眼藏。師云、已後有人問爾、向他道什麼。三聖便喝。師云、誰知吾正法眼藏、向這瞎驢邊滅却。言訖、端然示寂。
205 第二〇五則 昔有張拙秀才、看千佛名經、乃問長沙云、百千諸佛、但聞其名。未審、居何國上、還化物也無。沙云、黄鶴樓崔&C0-C556;題詩後、秀才曾題也未。拙云、未曾題。沙云、得閑題取一篇也好。
206 第二〇六則 風穴、在南院會下作園頭。一日院到園裏問云、南方一棒、作麼生商量。穴云、作奇特商量。穴却問、和尚此間、作麼生商量。院拈棒起云、棒下無生忍、臨機不讓師。穴於是豁然大悟。
207 第二〇七則 僧問洞山、文殊普賢、來參時如何。山云、趣向水&C0-ACBA;牛群裡去。僧云、和尚入地獄如箭。山云、全得他力。
208 第二〇八則 眞淨一日謂老黄龍曰、白雲端頌臨濟三頓棒、與某甲見處一般。南云、爾如何會他底。淨便擧頌、一拳拳倒黄鶴樓、一&C0-F654;&C0-F654;翻鸚鵡洲。有意氣時添意氣、不風流處也風流。龍喝云、白雲會、爾不會。鵠林云、代眞淨如何道。
209 第二〇九則 雪峰因僧辭。問甚處去。僧云、禮拜徑山和尚去。峰云、徑山忽問爾此間佛法如何、爾作麼生道。僧云、待問便道。峰便打。却囘問鏡清云、者僧過在甚處、便喫棒。清曰、問得徑山徹困也。峰云、徑山在浙中、因甚問得徹困。清云、不見道、遠問近對。峰休去。虚堂代云、魯般繩墨。
210 第二一〇則 文殊一日、令善財去採藥。云、不是藥者採將來。善財&C3-3B4B;採、無不是藥。却來白云、無不是藥者。文殊云、是藥採將來。善財乃拈一枝草、度與文殊。文殊提起、示衆云、此藥亦能殺人、亦能活人。
211 第二一一則 僧問投子、如何是佛。子云、佛。如何是道。子云、道。如何是禪。子云、禪。又問、月未圓時如何。子云、呑却三箇四箇。圓後如何。子云、吐却七箇八箇。
212 第二一二則 香林遠、居雲門左右十八年、雲門常只喚遠侍者。纔應諾、門云、是什麼。香林當時、也下語呈見解、弄精魂終不相契。一日忽云、我會也。門云、何不向上道將來。又住三年。
213 第二一三則 楞嚴經、佛謂阿難曰、若能轉物、即同如來。
214 第二一四則 鹿門守廓侍者、問徳山曰、從上諸聖、向甚麼處去。山云、作麼作麼。廓云、勅點飛龍馬、跛鼈出頭來。山、休去。明日浴出、廓、度茶與山。山、撫廓背一下云、昨日公案作麼生。廓云、老漢今日方始瞥地。山又休去。後虚堂拈云、盡謂徳山兩處休去、是養子縁。殊不知、閙市裡打靜槌、死水裡設覊絆。
215 第二一五則 長沙翫月次、仰山指月云、人人盡有這箇。只是用不得。沙云、恰是便倩爾用那。仰山云、試用看。沙一蹈蹈倒。仰山起云、師叔一似箇大蟲。
216 第二一六則 趙州行脚時、參臨濟禪師。遇師洗脚次、州便問、如何是祖師西來意。師云、恰値老僧洗脚。州近前作聽勢。師云、更要第二杓惡水溌在。州便下去。
217 第二一七則 松源上堂、擧、趙州訪臨濟。州纔洗脚。濟便下來問、如何是祖師西來意。州云、正値老僧洗脚。濟近前作聽勢。州云、會則會啗啄麼。濟拂袖便行。州云、三十年行脚、今日錯爲人下注脚。源云、半雨半晴、桃紅李白。點著便行、不學啗啄。那箇是他錯下注脚處。試道看。
218 第二一八則 臨濟、晩參示衆云、有時奪人不奪境。有時奪境不奪人。有時人境倶奪。有時人境倶不奪。
219 第二一九則 陸亙大夫、參南泉。泉遷化。亙聞喪入寺下祭、却呵呵大笑。院主云、先師與大夫有師資之義、何不哭。大夫云、道得即哭。院主無語。亙大哭云、蒼天蒼天、先師去世遠矣。後來長慶聞云、大夫合笑不可哭。
220 第二二〇則 臨濟四照用、先照後用、先用後照、照用同時、照用不同時。
221 第二二一則 乾峰示衆云、擧一不得擧二、放過一著、落在第二。雲門出衆云、昨日在一僧、從天臺來、却往南嶽去。峰云、典座今日不得普請。
222 第二二二則 南泉云、文殊普賢、昨夜三更、起佛見法見。各與三十棒、貶向二鐵圍山去也。時趙州出衆云、和尚棒教誰喫。泉云、王老師有什麼過。州禮拜。
223 第二二三則 靈山徹翁和尚遺誡云、如來正法眼藏無付人。自荷擔至彌勒佛下生。噫。
224 第二二四則 無邊刹境、自他不隔於毫端。十世古今、始終不離於當念。
225 第二二五則 白居易、問鳥&C0-B85E;和尚、禪師坐處甚危險。&C0-B85E;曰、老僧有甚危險。侍郎危險尤甚。曰、弟子位鎭江山、何險之有。&C0-B85E;曰、薪火相交、識性不停、得非險乎。又問、如何是佛法大意。&C0-B85E;曰、諸惡莫作、衆善奉行。曰、三歳孩兒也解恁麼道。&C0-B85E;曰、三歳孩兒雖道得、八十老人行不得。白遂作禮而去。
226 第二二六則 凌行婆、問浮盃和尚、盡力道不得底一句、還分付阿誰。盃云、浮盃無剩語。
227 第二二七則 經云、色即是空、空即是色。
228 第二二八則 運庵和尚上堂、擧、臨濟入京教化。至一家門首云、家常添鉢。婆云、大無厭生。庵拈云、婆死而不弔。
229 第二二九則 趙州謂衆曰、我行脚到南方、向火爐頭、有箇無賓主話。直至如今、無人擧著。
230 第二三〇則 &C0-D9EC;山祐禪師、擧一粒米云、百千萬粒、從這一粒生、此一粒自何生。自云、此一粒莫輕。
231 第二三一則 王常侍、參睦州蹤禪師、一日蹤問、今日何故入院遲。王云、爲看馬打毬、所以來遲。蹤云、人打毬馬打毬。王云、人打毬。蹤云、人困麼。王云、困。蹤云、馬困麼。王云、困。蹤云、露柱困麼。王恤然無對。歸至私第中、夜間忽然省得。明日見蹤云、某甲會得昨日事也。蹤云、露柱困麼。王云、困。蹤遂許之。佛眼遠禪師云、此是達磨大師宗旨。露柱不解打毬、如何却困。還有明得者麼。人困馬困、露柱之困始是困。好於言下證無生、莫向言中尋尺寸。百丈若無隻耳聾、臨濟爭解領三頓。盡將業識作流轉、此道今人棄如糞。
232 第二三二則 經云、其施汝者、不名福田、供養汝者、墮三惡道。
233 第二三三則 長水問瑯&C3-4270;覺和尚、如何是清淨本然、云何忽生山河大地。覺勵聲云、清淨本然、云何忽生山河大地。水言下領悟。
234 第二三四則 臨濟禪師、因有座主問、三乘十二分教、豈不是明佛性。師云、荒草不曾鋤。主云、佛豈賺人也。師云、佛在什麼處。主無語。
235 第二三五則 關山國師、因會夢窗國師上堂、乃出問、金翅鳥王當宇宙、天龍向何處囘避。窗即披頭袈裟隱椅子下。山即禮拜。大燈聞云、我從來疑著者漢。
236 第二三六則 雲門示衆云、析半裂三、針筒鼻孔、在甚麼處。爲我一一拈出來看。自代云、上中下。
237 第二三七則 大慧普説、阿含經中有三卷、盡説齋僧功徳。宣律師問韋駄天、何等功徳最大。答云、齋僧功徳最大。
238 第二三八則 松源上堂云、擧、瑯&C3-4270;道、若論此事、如洪鐘待扣聲應長空、如寶鑑當軒影臨萬像。又道、若論此事、説甚龍樹馬鳴提婆&C0-F5AE;子。辯似懸河、智如流水、莫能知之。師云、瑯&C3-4270;恁麼割露、也是官路販私鹽。
239 第二三九則 祖師云、法無二法、妄自愛著。將心用心、豈非大錯。趙州云、老僧拈一枝草、作丈六金身。有時將丈六金身、作一枝草用。以至、臨濟三玄三要、汾陽十智同眞、無非是這箇時節。如隔窗看馬騎、&C0-AF77;眼便蹉過。他分明向爾道、要識是非、面目見在。爾若透得這金剛圈、呑得這栗棘蓬、不妨是箇明眼衲僧。一任指東作西指鹿爲馬。喚作世法也得、喚作佛法也得、道有也得、道無也得、取不得捨不得、不可得中只麼得。且道、是箇什麼物得恁麼奇特。良久云、面目見在。喝一喝下座。
240 第二四〇則 菩提宿將坐重圍、劫外時聞木馬嘶。寸刃不施魔膽碎、望風先已堅降旗。
241 第二四一則 普賢菩薩、從佛華莊嚴三昧起。普慧菩薩、如雲興致二百問。普賢菩薩、如&C0-BBD0;瀉以二千酬。又何曾思量計校來。蓋得法自在、稱法性説。
242 第二四二則 大慧普説、爾要眞箇參、但一切放下。如大死人相似、百不知百不會、驀地向不知不會處、得這一念子破。佛也不奈爾何。
243 第二四三則 撃動法鼓、諸天龍神齊集。道眼不明、諸天龍神、見爾口黒煙。寧不怖畏。
244 第二四四則 南嶽大慧禪師偈曰、心地含諸種、遇澤悉皆萠。三昧花無相、何壞復何成。
245 第二四五則 古塔主曰、空空法界、本自無爲、隨縁應現、無所不爲。所以虚空世界、萬象森羅、四時陰陽、否泰八節、草木枯榮、人天七趣、聖賢諸佛、五教三乘、外道典籍、世出世間、皆從此出。放去無不從此法界流、究竟還歸此法界。經云、一切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、皆從此經出。楞嚴曰、於一毫端、現寶王刹、坐微塵裡、轉大法輪。維摩曰、或爲日月天、梵王世界主、或時作地水、或時作火風。李長者云、於法界海智水知水、示作魚龍、處涅槃之大宅、現陰陽而化物。
246 第二四六則 僧問古徳、一法若有、毘盧墮在凡夫、萬法若無、普賢失其境界。去此二途、請師速道。
247 第二四七則 東坡頌、南無觀世音菩薩、補陀巖上紅蓮舌。不知成佛是何時、打刀須用并州鐵。
248 第二四八則 仰山圓相因起、圓相之作、始於南陽忠國師、以授侍者耽源。源承識記、傳于仰山。遂目爲&C0-D9EC;仰宗風。明州五峰良和尚、嘗製四十則、明教嵩禪師、爲之序稱道其美。良曰、總有六名。曰圓相。曰暗機。曰義海。曰學海。曰意語。曰默論。耽源謂仰山曰、國師當時、傳得六代祖師圓相、共九十七箇、授與老僧。乃曰、吾滅後三十年、南方有一沙彌到來、大興此教、次第傳授、無令斷絶。我今附汝、汝當奉持。遂將其本過與山。山接得一覽便將火燒却。耽源一日問、前來諸相、甚宜祕惜。山曰、當時看了便燒却也。源曰、吾此法門、無人能會。唯先師及諸祖師、諸大聖人、方可委悉。子何得焚之。山曰、慧寂一覽、已知其意。但用得不可執本也。源曰、雖然如此、於子即得、後人之不及。山云、和尚若要、重録不難。即重集一本呈上。更無遺失。源曰、然。耽源上堂。山出衆作此◯相、兩手拓呈了、却叉手立。源以兩手交作擧示之。山進前三歩、作女人拜。源點頭。山便禮拜。
249 第二四九則 宏智和尚四借、借功明位、借位明功。借借不借、全超不借借。
250 第二五〇則 香嚴云、生解未分時、如何是孩兒日用之三昧。
251 第二五一則 古徳云、智不到處道一句。
252 第二五二則 古徳云、如何是大死底。
253 第二五三則 有人問慧覺禪師、某甲平生愛殺牛、還有罪否。覺云、無罪。曰、爲什麼無罪。覺曰、殺一箇。還一箇。
254 第二五四則 宏智和尚八句。一段光明亙古今、有無照破脱情塵。當頭觸著彌天罪、退歩承當特地新。紫極宮中鳥抱卵、銀河波底菟推輪。是須妙手攜來用、百億分身處處眞。
255 第二五五則 僧問慈明、如何是道。明曰、踏若不嗔。
256 第二五六則 京兆米和尚、因有老宿問、月夜月中斷井索、時人喚作蛇。未審七師見佛、喚作什麼。米云、若有佛見、即同衆生。宿云、千年桃核。
257 第二五七則 唐憲宗帝、迎佛骨舍利、入内供養。夜放光明、早朝宣問、群臣皆賀陛下聖徳聖感。唯韓愈不賀。上宣問、群臣皆賀、卿何獨不賀。愈奏云、臣曾看佛書、佛光非青黄赤白等相、此是龍神衞護之光。帝問、如何是佛光。愈無對。因此罪謫潮州。
258 第二五八則 趙州一日坐次、侍者報云、大王來也。州云、大王萬福。侍者云、未到和尚。州云、又道來也。
259 第二五九則 五祖演和尚云、路逢達道人、不將語默對。且道、將甚麼對。
260 第二六〇則 黄檗禮佛次、大中見而問曰、不著佛求、不著法求、不著衆求、禮拜何所求。檗云、不著佛求、不著法求、不著衆求、常禮如是。大中云、作禮何爲。檗便掌。大中云、大麁生。檗云、這裏什麼所在、説麁説細、又掌。
261 第二六一則 那&C0-A65C;太子、析肉還母、析骨還父、然後現本身、運大神力、爲父母説法。
262 第二六二則 &C0-BE48;隱峰禪師、一日推土車次、馬大師展脚在路上坐。師云、請師收脚。大師云、已展不收。師云、進不退。乃推車碾過、大師脚損。祖歸法堂執斧子曰、適來碾損老僧脚底出來。師便出於大師前引頸。大師乃置斧。
263 第二六三則 關山國師、見僧來參便罵。僧曰、某甲爲生死事大、特來參見和尚、因甚罵詈。師曰、我這裡無生死、便打趁出。
264 第二六四則 只許老胡知、不許老胡會。
265 第二六五則 汾陽禪師示衆云、夫説法者、須具十智同眞。若不具十智同眞、邪正不辯、緇素不分、不能與人天爲眼目決斷是非。如鳥飛空而折翼、如箭射的而斷弦。弦斷故射不中的、翼折故空不能飛。弦壯翼牢空的倶徹。作麼生是十智同眞。與諸上座點出。一同一質、二同大事、三總同參、四同眞智、五同&C3-3B4B;普、六同具足、七同得失、八同生殺、九同音吼、十同得入。又曰、與甚麼人同得入、與阿誰同音吼、作麼生是同生殺、甚麼物同得失、阿那箇同具足、是甚麼同&C3-3B4B;普、何人同眞智、孰能總同參、那箇同大事、何物同一質。有點得出底麼、點得出者、不悋慈悲、點不出來、未有參學眼在。切須辯取、要識是非、面目現在。不可久立、珍重。
266 第二六六則 欽山、與巖頭雪峰到徳山、乃問、天皇也恁麼道、龍潭也恁麼道、未審徳山作麼生道。徳山云、汝試擧天皇龍潭底看。欽山擬議。徳山便打。欽山歸延壽堂云、是則是、打我太殺。巖頭云、汝與麼他後莫道見徳山。
267 第二六七則 夾山初住京口寺、因僧問、如何是法身。山云、法身無相。又問、如何是法眼。山云、法眼無瑕。時道吾在座失笑。山請益散衆、參船子省發。後歸聚徒。道吾令僧往問、如何是法身。山云、法身無相。又問、如何是法眼。山云、法眼無瑕。僧囘擧似道吾。吾云、者漢此囘方徹。
268 第二六八則 荼陵郁和尚、投機偈曰、我有明珠一顆、久被塵勞埋沒。今朝塵盡光生、照破山河萬朶。
269 第二六九則 白雲端禪師、語五祖演曰、有數禪客、自廬山來。皆有悟入處、教伊説亦得有來由。擧因縁問伊亦明得。教伊下語亦下得。祗是未在。
270 第二七〇則 宋太宗帝、一日&C0-C0BA;鉢、問丞相王隨云、既是大&C0-B168;嶺頭提不起、爲甚麼却在寡人手裡。隨無對。
271 第二七一則 臥輪禪師偈曰、臥輪有伎倆、能斷百思想。對境心不起、菩提日日長。
272 第二七二則 趙州一日、同首座看石橋。乃問首座、是甚麼人造。座云、李膺。師云、造時向甚麼處下手。座無對。師云、尋常説石橋、問著下手處也不知。
273 第二七三則 毘婆尸佛、早留心、直到如今不得妙。
274 第二七四則 洞山价禪師、因冬夜喫菓子次、問泰首座云、有一物、上&C0-A9D6;天下&C0-A9D6;地黒似漆。常在動用中、動用中收不得。爾道、過在甚麼處。泰云、過在動用中。師乃喝、令&C0-D573;却菓卓。
275 第二七五則 長慶稜禪師、拈&C0-A9D6;杖示衆云、識得這箇、一生參學事畢。
276 第二七六則 雲居悟禪師、在龍門、一日有僧、被蛇傷足。佛眼問云、既是龍門、爲甚麼却被蛇&C3-5F3E;。師即答、果然現大人相。後圜悟聞曰、龍門有此僧、東山法道未寂寥。
277 第二七七則 南陽忠國師、因紫&C0-BF5A;供奉、擬註思益經。師乃問、大徳凡註經、須會佛意佛智始得。若不會爭解註得。師乃令侍者盛一椀水、著七粒米在水中、椀面安一隻&C3-4354;一隻筋。乃問、這箇是那義。&C0-BF5A;無語。師云、老僧意尚不會、豈况佛意。爭能註得經。
278 第二七八則 寒山曰、咄哉咄哉、三界輪廻。
279 第二七九則 巴陵鑒禪師、僧問、如何是道。師云、明眼人落井。
280 第二八〇則 首山示衆云、咄哉巧女兒、&C0-F5CD;梭不解織。看他闘鷄人、水牛也不識。咄哉拙郎君、巧妙無人識。打破鳳林關、著靴水上立。虚堂拈云、首山自謂、得臨濟正傳。却作野干鳴、致令天下兒孫、箇箇&C0-A9EC;泥帶水。
281 第二八一則 永明壽禪師、在天臺韶國師會中、普請次、聞墮薪有聲、豁然契悟。乃云、撲落非他物、縱横不是塵。山河并大地、全露法王身。虚堂拈云、壽禪師、大似窮儒登群玉府、無不稱心滿意。只是中間、有一字子未穩。
282 第二八二則 長沙岑禪師、因三聖令秀首座問云、南泉遷化、向甚麼處去。師云、石頭爲沙彌時、曾見六祖。秀云、不問爲沙彌時、南泉遷化、向甚麼處去。師云、教伊尋思去。秀云、和尚雖有千尺寒松、且無抽條石筍。師默然。秀云、謝和尚答話。師亦默然。秀囘擧似三聖。聖云、若實與麼、勝臨濟七歩。雖然如是、待我明日更看過。至明日乃問、承聞、和尚昨日、答南泉遷化一則話、可謂、光前絶後、今古罕聞。師亦默然。
https://itun.es/jp/Hpt1Y.l
https://itun.es/jp/Hpt1Y.l
無門関第五則・香嚴上樹
香嚴和尚云、如人上樹、口[銜]樹枝、手不攀枝、脚不踏樹。樹下有人問西來意、不對即違他所問、若對又喪身失命。
正恁麼時、作麼生對。
無門曰、縱有懸河之辨、總用不著。説得一大藏教、亦用不著。若向者裏對得著、活卻從前死路頭、死卻從前活路頭。
其或未然、直待當來問彌勒。
頌曰
香嚴真杜撰 惡毒無盡限
唖卻衲僧口 通身迸鬼眼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五 香厳上樹
香厳和尚云ク、人ノ樹ニ上ルガ如シ。口ニ樹枝ヲ[銜](フク)ミ、手ニ枝ヲ攀(ヨ)ジズ。脚樹ヲ踏マズ。樹下ニ人アッテ西来ノ意ヲ問フ。対ヘズンバ即チ他ノ所問ニ違(ソム)ク、若シ対フレバ喪身失命セン。正恁麼(ショウインモ)ノ時、作麼生(ソモサン)カ対ヘン。
無門日ク、縦(タト)イ懸河ノ弁有ルモ、總ニ用不著(ジャク)、一大蔵教ヲ説キ得ルモ、亦用不著。若シ者裏ニ向ッテ対得著セバ、従前ノ死路頭ヲ活却シ、従前ノ活路頭ヲ死却セン。其レ或イハ然ラザレバ、直キニ当来ヲ待ッテ弥勒ニ問ヘ。
頌ニ日く、
香厳ハ真ニ杜撰(ズサン)、悪者尽限無シ、
衲僧ノ口ヲ唖却シテ、通身ニ鬼眼ヲ迸(ホトバ)ラシム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五 香厳と木のぼり
香厳さまがいうには、「人が木にのぼり、枝をくわえて、手ではつかまれず、足もかけられぬ。下から人が、禅の意味をきく。答えないでは相手にすまぬし、答えたらこっちのいのちがなくなる。こういう場合に、どう応対する。
無門がいう---いくら口が達者でも、役にはたたぬ、お経をまくしたてても、これまた無用。もしこのところで答えられたら、死んでいたのも生かされ、生きていたのが死なされる。それができねば、気ながに待ってミロクにきけ。
歌に---
香厳こそ狂言、
めいわくな世間。
坊ずも舌をまき、
目をむきハテけげん。
---解説---
口で木をくわえているところに'西来ノ意'とは何かと質問され、答えれば落ちてしまうし、答えなければ、質問の要求に答えられないし、どうしようもない絶対絶命のところですが、答えて死ぬよりましなので、なにも答えないでいるのが正解なのでしょうか。
しかしこの答えは、葛藤集の第百七十六即「香厳撃竹」のところで述べている、偽山の「汝の父母未生以前の本来の面目」を言えという質問に、香厳がその答えの教示を求めたところ、「吾、汝にかわりて謂わんこと難しからず。されどは後に汝、吾を恨みん。吾説を謂わば、これ吾が見解、汝が眼目について又何の益あらんや」と、香厳に対して突き放して言ったこの言葉につきていると思います。
ラベル: 禅
0 Comments:
コメントを投稿
<< Home